【世界新視野】民航專家解讀:制造一架C919大飛機到底有多復雜?
央廣網北京5月30日消息(記者王晶)5月28日,中國東方航空使用中國商飛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機執(zhí)飛MU9191航班,從上海虹橋機場起飛,成功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C919國產大型客機圓滿完成了首次商業(yè)飛行。這是中國民航史上極為重要的“第一次”。
喜悅之余,也有不少網友關注,“制造一架C919大飛機到底有多復雜?”“通過C919的研發(fā)制造體現(xiàn)了我國制造業(yè)處于怎樣的水平?”“國內的市場需求對C919的發(fā)展將起到怎樣的支撐作用?”就網友關心的一系列問題,央廣網就此專訪了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教授鄒建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資料圖:C919大型客機首次商業(yè)飛行
制造一架C919大飛機需要多少個零件?
央廣網:制造一架C919大飛機到底有多復雜?需要多少個零件,有多少道工序?需要上下游多少產業(yè)共同完成?
鄒建軍:通常,一架飛機的零部件數量是以百萬個來計算的。其制造流程可以簡單地劃分工藝準備、零件制造、部件裝配、總裝調試等過程。
具體有多少道工藝,我們可以C919的適航審定工作為例來說明:為取得適航證,C919共完成了489個表明符合性試飛科目,共3254個表明符合性試飛試驗點;267個審定試飛科目,共1153個審定試飛試驗點;495項審定基礎條款,合計6151份符合性報告。
大飛機產業(yè)鏈包括:設計研發(fā)、先進制造(新材料、零部件、機體制造、機載系統(tǒng)、總裝集成)、運營維修等,涵蓋了幾十個產業(yè),上千個相關工業(yè)部門。
央廣網:通過C919的研發(fā)制造,體現(xiàn)了我國制造業(yè)處于怎樣的水平?
鄒建軍:我們知道飛機相關零部件的生產與銷售遍布全球,大家都可以購買到相關的零部件,但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能夠具備大飛機制造能力的不超過10個。換句話說,大飛機制造并不是把所有能夠組裝的零部件組裝在一起就能夠做到的。
通常,大飛機制造是指飛機機體零構件制造、部件裝配和整機總裝等過程。
借用中國商飛的總結,C919氣動外形設計與試驗;機體設計、計算、試驗與制造;系統(tǒng)集成;包括標準、供應鏈管理與適航審定體系等管理體系等五個方面實現(xiàn)了自主創(chuàng)新。這意味著,C919的成功,標志中國民用航空工業(yè)甚至整個工業(yè)體系已進入世界前列。
5月29日,成都,東方航空的C919飛機抵達天府國際機場,這是它在四川的首次飛行。 C919在航空市場上的需求占比有多大?
央廣網:C919的副總設計師說到很多技術要靠我們自己來研發(fā),其中有哪些新技術的研發(fā)和突破是特別重要的?
鄒建軍:有專業(yè)媒體報道,通過C919的設計研制,我國掌握了民機產業(yè)5大類、20個專業(yè)、6000多項民用飛機技術,帶動了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的群體性突破。據2017年C919實現(xiàn)首飛時的相關媒體報道,C919至少實現(xiàn)了102項關鍵技術突破。
當然,在氣動設計方面的創(chuàng)新,也是C919實現(xiàn)高性能的關鍵,如超臨界機翼、融合式翼梢小翼,機翼發(fā)動機一體化設計,雙曲面風擋等,都是重要的關鍵性突破。
央廣網:“鐵鳥”試驗平臺,這個平臺它除了模擬災難和事故,還有哪些功能?C919飛向藍天的背后,還有哪些“中國智造”在支撐?
鄒建軍:位于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內的C919“鐵鳥”試驗臺全稱“飛控液壓系統(tǒng)綜合試驗臺架”。C919的鐵鳥試驗臺按照機1:1比例設計,使飛控、液壓、起落架系統(tǒng)的機械安裝接口和飛機一樣,實現(xiàn)對飛控液壓系統(tǒng)的分析、驗證與調試。
除了鐵鳥外,還有被稱為“銅鳥”的供電系統(tǒng)測試平臺和被稱為“電鳥”的航電系統(tǒng)測試平臺。這些都只是“系統(tǒng)集成試驗”的一部分。
通過系統(tǒng)集成試驗,一是確認系統(tǒng)的功能,二是驗證各個系統(tǒng)功能實現(xiàn)的正確性、完整性及安全性,三是驗證系統(tǒng)間的相互匹配性等。通過系統(tǒng)集成試驗能夠充分暴露設計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央廣網:C919最多可以搭載168人,這種客機在航空市場上的需求占比有多大?
鄒建軍:綜合波音、空客與中國商飛等的測算數據,到2040年,全球類似C919這樣的單通道飛機將由2019年的16520架增加到34360架,相當于未來20年,平均每年要新增飛機1600多架。以空客與波音現(xiàn)有的產能計算,還有近1/3的需求無法滿足。
資料圖:C919大型客機開啟首次商業(yè)載客飛行
未來國內航空市場對C919的需求有多大?
央廣網:國內的市場需求對C919的發(fā)展將起到怎樣的支撐作用?
鄒建軍:經濟與人口規(guī)模是航空需求的基礎。2019年中國民航運輸旅客6.6億人次,平均人均出行次不到0.48次。同期,經合組織成員國平均是1.79,俄羅斯是0.8,日本是1.03。我們發(fā)展到接近1的水平是必然的,那就是接近14億人次的旅客運輸量。這個市場是龐大的。
同時,從機隊結構上分析,2021年中國民航共有客運飛機3856架,與C919歸屬同類的窄體飛機是3178架,約占82.4%。根據波音、空客與中國商飛等公司的預測,到2040年,中國需要6700架窄體機,如果不考慮舊飛機淘汰問題,未來18年,需要凈增3500多架飛機,相當于每年新增190多架。
龐大的國內市場需求,將為C919獲得良好的飛行記錄和品牌效應提供很好的支撐。
央廣網:C919大飛機未來的發(fā)展又將拉動哪些上下游的產業(yè),對經濟的發(fā)展有哪些推動作用?
鄒建軍:大飛機制造素有“工業(yè)科技之花”之稱,涉及新材料、現(xiàn)代制造、先進動力、電子信息、自動控制、計算機等眾多領域,對相關產業(yè)升級與國家經濟發(fā)展具有顯著的綜合效應。相關專業(yè)機構在總結波音與空客的綜合效應時,得出了1:15的拉動效果結論。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C919的量產,民用大飛機制造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又一個新動力源。
標簽: